五五世纪|五五世纪
五五世纪2022-11-28

五五世纪

“药事”提醒:乱吃药 ,很麻烦******

  蒋炜

  国家和地方持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大众进一步提升对个人健康与防护 的重视 ,近期网传 的“囤药清单”“服药顺序”,引发了一波家庭备药热潮 。

  俗话说有备无患,家中药箱备足让不少人有了战胜新冠 的信心和安心,但是也要提醒 的 是:当前 ,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株感染 ,绝大多数感染者不用住院、甚至不用吃药,而自行乱吃药中毒乃至导致不可逆 的器官损伤 ,不住院可不行了,必须要提高警惕。

  同服多种感冒药,女孩急性肝损

  近期 ,我们遇到这样一则病例:14岁女孩阿玫在感冒初期2天内 ,吃了7种感冒药。原以为多种药物合并吃,能好得更快些 ,但阿玫的感冒症状不仅没有得到缓解 ,反而出现了更严重的呕吐 、腹痛等症状 。在家人的陪同下,阿玫被送往当地医院急救 ,被医生诊断为急性肝损伤 ,究其原因就是合并服用了多种类型 的感冒药和退热药 !

  临床上,因为自行乱服药物造成急性肝、肾损伤 的现象屡有发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和/或碱性磷酸酶、肌酐等水平增高,严重可有发热 、厌食、恶心、呕吐及腹部不适等症状 。在此提醒大家:用药越多 ,不一定疗效越好 ,更不能自行将不同品类的药物混吃,切勿盲从网络上 的服药建议 。在此详细讲解几个比较集中的用药误区。

  多种感冒药一起吃 ,效果会更好?

  警惕:切勿自行服用过量药

  如果突然感冒了,想必大多数人首先会选择自行购买非处方药 ,并未在医师或者药师指导下服用药物 。然而 ,现在市面上的许多感冒药 ,特别 是复方制剂 、中成药、退烧药和止痛药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成分,服用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

  如果同时使用两种感冒药,或同时吃退烧药和止痛药,会造成对乙酰氨基酚摄入过量 ,从而会导致急性肝损伤,严重会引起肝衰竭甚至死亡。

  常见的含有对乙酰氨基酚 的感冒药:氨酚伪麻美芬片 、酚麻美敏片 、酚麻美敏混悬液等。

  服用感冒药时 ,切记没有所谓“1+1>2”的功效,却有着“1+1>2” 的用药风险。

  不同品类药物可以混在一起吃?

  警惕:药不能随便吃,更不能随意混着吃

  我们一贯主张药不能随便吃,没有所谓“预防疾病吃点药”,有症状 ,对症服药 。吃药时 ,也不能随意“混着吃” 。要注意,这些药物组合不能有 。

  【不能同时服用:藿香正气水、头孢】

  藿香正气水和头孢不可同时服用 。由于藿香正气水中含有酒精 ,会在体内消化产生乙醇,而头孢类药物会抑制乙醇在体内的代谢,造成乙醇蓄积,严重时可诱发急性肝损害、呼吸暂停甚至死亡 。

  【不能同时服用 :益生菌 、抗生素】

  益生菌和抗生素 ,若吃不对,吃了可能没效果。益生菌是我们俗称 的肠道有益菌 ,而抗生素则大多是抗细菌药物 ,主要 的机能就 是杀死细菌 。如果益生菌和抗生素一起吃 ,抗生素在杀死有害菌 的同时,也会把益生菌杀死 ,那益生菌就白吃了。因此原则上建议 ,抗生素和益生菌的服用时间至少间隔两个小时以上 。

  不过,也有个别益生菌例外,比如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医生会推荐布拉氏酵母菌,这种益生菌属于真菌 ,可以与抗生素一起服用 。当然 ,出现了急性腹泻也不一定完全 是细菌感染,特别 是儿童,秋冬季尤其要警惕诺如病毒感染 。

  【不能同时服用:化痰药、止咳药】

  化痰药和止咳药同时服用,当心堵塞呼吸道。化痰药作用不 是让痰液凭空消失 ,而是把痰液变得更稀释,更容易被排出 。稀释过 的痰液体积会增大 ,如果不及时排出 ,特别容易堵塞呼吸道 ,所以我们要利用咳嗽的方式把痰排出去。

  如果同时服用了止咳药,妨碍了排痰,则可能造成呼吸不畅。年龄越小的孩子 ,呼吸道堵塞的风险越高 ,排痰能力越差,越要警惕 。因此,两者不建议同时服用 ,也不建议间隔时间服用 。

  【不能同时服用 :止痛药、抗凝药】

  抗凝药物会阻止凝血因子合成,常用于预防血栓形成;止痛药具有抗血小板 的作用 。二者作用类似,前者 是阻止凝血,后者是延长凝血时间 ,同时服用会使得出血机会增加,容易引发患者内出血,如:皮肤淤血、淤斑 ,消化道出血等;若不慎外伤,易导致难以止血。

  常见抗凝药 :华法林 、利伐沙班片、艾多沙班等;

  常见止痛药 :布洛芬 、双氯芬酸钠等 。

  【不能同时服用:缓解鼻塞药 、降血压药】

  缓解鼻塞药与降血压药联用会影响降压效果 。缓解鼻塞药通常含有减充血成分(主要 是含麻黄碱素类药物) ,通过收缩血管达到缓解鼻塞的目的 ,但这可能导致血压上升 ,影响降血压药的药效 。高血压患者尤其 是规律服用降血压药 的患者,当出现鼻塞不适时 ,要在专科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谨慎使用缓解鼻塞药 ,如麻黄碱滴鼻液 、氨酚伪麻胶囊 、氨酚伪麻那敏片 、复方桔梗麻黄碱糖浆等 。

  这些常见药品 ,一定要记住不能混着用 ,相互作用很可能危害人体健康 。

  特殊人群根据需要可以自行服药 ?

  警惕 :特殊人群服用这些药物注意

  【老人用药】

  老年人 的新陈代谢速度减慢 ,各个脏器功能减弱,药物敏感性增加,更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由于复方感冒药(如泰诺 、新康泰克 、白加黑等)中含伪麻黄碱成分,易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等不良反应 ;前列腺肥大 的老年人要慎用含伪麻黄碱的感冒药 ,服用后可能会加重病情,如小便不能排出、膀胱涨等。

  【孕妇用药】

  孕妇并不 是不能用药,而 是在该用药时必须用药 ,而且应当在医生或者药师 的指导下用药。孕早期(5-14周)是胎儿脑部、神经以及器官发育 的关键时期 ,无论 是感冒病毒本身 ,还 是抗感冒药都对胎儿有很大影响,建议孕早期避免用药 ,但孕期出现感冒发烧症状应及时就医 。

  【儿童用药】

  由于婴幼儿肝、肾发育尚不成熟 ,对药物的清除和排泄较慢,用药时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世界卫生组织(WHO)以及中国的发热指南均推荐,儿童发热,可以选择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退热 ,但是不推荐两者联用或交替使用 。

  另外要注意:不要同时服用两种及以上感冒药,以免成分相同而产生用药过量;要使用儿童剂型 的药物或有儿童推荐剂量的药物 ;不要一发热就急着用退热药,一般当体温超过38℃时 ,适于配合使用退热药 。

  (作者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大内科主任、消化科执行主任)

让我们 的报道“以生命 的名义”命名******

  章新新

  5月12日之后 ,参与后方报道组策划。

  5月27日——6月9日,赴四川灾区参与前方报道组工作。

  5月29日,陪同郭招金社长进入封城后的北川县城采访 。

  6月8日,赴都江堰、幸福村、都江堰殡仪馆采访 。

  山谷中 ,湔江蜿蜒,曾经秀丽 。但今天这座小城,有一半被埋进山体滑坡 的土层,另一半像被抛向空中摔在地上,支离破碎。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我社记者一次又一次地走进已是一片废墟的北川县城 。

  如果不置身北川县城 ,我想我们将无法真切地认识这次特大地震所带来的深重灾难,也无法感受到我们 的记者 是冒着怎么样 的危险、承受着什么样的心理压力进入采访现场工作 的。

  从映秀镇、汉旺镇 ,到红白镇 、洛水镇 ,从通向汶川 的“死亡之谷”,到走向北川 的泥泞山路 ,我社记者用心和泪水 、用笔和镜头记录了在巨大灾变中——中国人民的精神状态和中国社会的深刻变迁 。

  一、“以生命 的名义”,作出历史命名。

  如果说生与死 是人类必须直面的终极问题,那么每个民族都无法回避思考生与死。从这个角度看 ,关于汶川大地震 的新闻报道并不 是一般意义 的突发事件报道。灾变 、生死、侠义、英雄,一直以来就 是信息传播 的“母题”。“母题”是英文motif的音译,由西方民俗学者首创的术语。1932年,美国民间文艺学家汤普森(Stith Thompson)提出 ,民间故事最小的叙事单元 是“母题”。“母题”同时也 是建构信息传播、新闻构成 的基本元素,它会在大众传播乃至文化传统中不断重复出现,其实质是形塑人类生命共同体(氏族 、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人类) 的集体意识。在这次灾变的新闻报道中 ,“生死” 的“母题”得到了极大 的释放 。

  对外新闻报道,被认为是跨文化的信息传播活动 。它不得不面对东西方不同社会制度 的意识形态分野 。媒介 、媒介传播 ,本身乃 是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的活动 。中国新闻机构 的对外新闻报道工作 ,是我们党领导 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决定了它 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 ,且规定了不能因为它 的传播受众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生活的受众人群 ,就改变它 的舆论导向。同时 ,这也确定了它必须以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传统中生活 的受众人群作为始终服务 的对象 ,从而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 的发展 ,也服务于人类不同文明间的共同进步。也因此 ,克服意识形态的阻碍 是对外新闻报道必须跨越的难题。而对外新闻报道得以延续且信息传播范围不断扩大的原因 ,主要在于 :经济全球化下 ,各国社会间信息需求的不断增长 ;交换信息成为各文明间相互交汇交流 的必然要求 ;即使不同的意识形态 ,也有“交往对话”的驱动力量,也有“互识互通”的共同基础。

  汶川大地震 的对外新闻报道,反应之迅速、数量之庞大 、不间断持续时间之长 ,在新中国传播史上都是破天荒 的。在抗震救灾报道中,我社创造了一项又一项 的历史纪录 。但汶川大地震对外新闻报道 的特殊意义,主要是:(一)“人民高于一切” 、“生命高于一切” ,成为报道 的核心内容 。对个体生命 的施救 ,对个体生命的自救 ,对个体生命 的尊重 ,得到了前所未有 的强调 。(二)被报道 的主角 是施救者、自救者 、被救者 ,涵盖社会各个群体 、各个阶层。英文中 的hero,有“英雄”和“主角”的双重含义 。让人民——包括施救者、自救者、被救者的个体生命——同时成为报道中 的“英雄”,得到了前所未有 的凸显 。(三)作为社会主义的价值建构 ,人道主义精神得到了前所未有 的广泛传播。人性的光辉,生命的尊严 ,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彰显。(四)社会主义国家 的媒体 ,从立足点到观察视角 ,在本质上讲都是把人 的生命作为最高价值的。这样的本质意义,在报道中得到了前所未有 的体认。

  汶川大地震 ,空前放大了人类生命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助与脆弱,但也空前放大了人类生命中“守望相助 、心手相连”的伟大情感。与之相关 的对外新闻报道,得以跨过藩篱,正因为它建构在人类生命 的共同情感之中 ,以人类社会广泛认同 的价值观为基础 ,把对生命的尊重作为最重要的价值判断,空前放大了人性之美的审美体验。

  从很大程度上说,这次大地震的对外新闻报道,是“以生命 的名义”命名的。人类生命宛若风中之苇,极其柔弱却也极其坚韧。它之所以坚韧不拔 ,因为它有生命间的互助互爱 ,也因为它有生命间的包容共通。社会主义中国的对外新闻事业,也必将从这样 的路径出发 ,为人类社会不同文化、不同文明 、不同意识形态间的共同进步作出贡献 。

  二 、形塑生命信念 ,把握报道主线 。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于人民,是我们党 的根本政治立场。对公民生命 的尊重,对个体生命的尊重 , 是这次抗震救灾对外新闻报道工作的起点和归宿。

  汶川大地震引起了国际社会 的普遍同情和普遍关注。8.0级地震 ,突如其来 ,震级高、烈度大。一瞬之间,痛失8万同胞生命 !重灾区范围超过10万平方公里,累计受灾人数4500万人 。地震发生在群山深壑之中,余震不绝,山体滑坡 、泥石流等严重次生地质灾害频频发生 ,抗震救灾工作异常复杂 、极端艰难。另一方面 ,与32年前唐山地震时不同 ,如今 的中国 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它处理国内事务的方式方法 ,已经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 。“一个大国的真正特征是,世界其它国家非常关注这个国家境内发生的事件。按此标准衡量 ,中国已经 是一个超级大国。”英国《金融时报》5月15日发表评论说:“大国的力量受到尊重 ,它们的思想激励着和影响着其它国家 。这就 是为什么美国新奥尔良遭受飓风袭击全世界都感到震惊,中国四川地震立即成为当前焦点的原因。”

  针对国际社会和全球华人的高度关切,我社的报道特别强调:(一)及时、准确、客观地报道灾情 。在灾变报道中 ,公共沟通应当秉持三项基本原则 ,即:“公布真相、及时公布、首先公布”。我们 的报道力求做到“首先公布”,如实报道灾情 ,真实反映抗震救灾工作中大量存在 的实际困难。(二)持续报道党和政府“只要有一线希望、只要有一点生还可能 ,就要作出百倍努力” 的重大宣示,生动报道党和政府领导人在抗震救灾最危急的时刻奔赴灾区指挥救人指导救灾 ,全面报道政府抗震救灾工作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抗震救灾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三)通过故事 、细节和生者逝者的话语,着力表现中国人民与命运抗争 的精神品格——挺立不屈的坚韧 、临危不惧的勇敢 、心心相系的大爱和空前无比 的团结。(四)突出报道政府主动向国际社会通报灾情 ,积极欢迎国际救助的开放姿态,充分报道境外救援队、医疗队服务灾区人民 的感人事迹,追踪报道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捐赠物资在灾区 的发放情况。(五)深入报道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对祖国家乡灾区人民 的骨肉深情 。(六)重视解疑释惑。

  在梳理这次抗震救灾报道时,我们应当看到我社的报道,无论是坚持正确导向 、追求导向实现 ,还 是强调报道 的针对性、实效性 ,其立足点都在于对生命尊重 的价值判断上。因为正是在这个价值判断上 ,集中反映了在巨大灾变中——中国人民 的精神状态和中国社会 的深刻变迁 。事实上,“生命至上”已经上升为公民 、国家和民族 的共同信念。我社 的抗震救灾报道也正是以此作为报道 的主线贯穿始终。很显然 ,我们无法选择灾难 ,但我们可以选择迥异于过往 的方式面对灾难 。

  三、高擎生命之帜,形成报道合力 。

  我社这次重大灾难事件 的报道与以前报道所不同的是,前方记者的迅速集结 ,和后方记者 、编辑 ,乃至全社各部门各分社的报道动员 ,都 是在极短 的时间里完成 的。尤其重要 的 是 ,前方后方、各部门各分社在很短的时间里形成了报道 的合力。这得力于前后方报道组、各部门各分社领导 的有力指挥 ,但也可以说 ,这主要有赖于“生命至上” 的共同信念所形成的巨大感召力 。这次抗震救灾报道,佳作涌现。前方记者发出了一篇篇的独家新闻 ,写出了一篇篇 的感人报道 。后方记者也同样日夜兼程 ,汇集信息 ,梳理思绪 ,发出了一篇篇 的深度分析,写出了一篇篇 的独到评论。这得力于我社记者群体的专业素养 ,但也可以说,这主要有赖于“生命至上”的共同信念所焕发 的强大精神动力。前方记者冒着生命危险一次又一次地穿越“死亡之谷” ,拍摄了大量 的珍贵图像 。后方记者克服各种采访困难 ,连续作战 。这得力于我社记者“特别能战斗”团队精神的长期培养,但也可以说 ,这主要有赖于“生命至上” 的共同信念给予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洗礼 。“生命至上”犹如一次又一次吹响 的集结号,它一次再一次地感召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

  四、围绕尊重生命 ,加强议程设置 。

  5月12日、13日 ,我社领导层连续做出重要决策 :(一)当天派出记者增援四川分社,此后不断加派记者 ,先后共派出93名记者、编辑和行政后勤人员赶赴四川 、陕西 、甘肃灾区 ,极大地增强了现场新闻采集能力,也完成了我社历史上为报道单一突发事件在新闻现场投放人员最多的一次大集结 。(二)迅速成立以总编辑为指挥 的报道领导组 ,成立以重庆分社社长为领导 的前方报道组,实现垂直化领导 ,社长 、总编辑、副总编辑先后奔赴四川灾区,靠前指挥,调动指挥全社力量投入抗震救灾报道 。(三)12日当天晚上,决定开设“汶川大地震滚动报道”栏目。13日,全天不间断播发电讯通稿404条 ,创中新社有史以来之最。报道数量 的迅速增长,地震信息 的极大丰富 ,对拉动抗震救灾 的前期报道极端重要。与此同时,总社成立后方报道组 ,加强议程设置 ,强化信息梳理 ,围绕尊重生命的价值判断进行选题策划 。在震后第三天,推出第一组特别策划报道《黄金七十二小时》系列 。随后,一组组 的系列评论、特别策划报道不断推出,不仅使报道形成声势 ,且让整体报道具有更广阔的观察视野 、更厚实的历史深度和更具象的细微体验。

  五、守望生命烛光 ,凝聚华人力量。

  在当代信息传播中 ,信息流动 是双向 的,信息受众 是信息流动 的重要参与者 。由此 ,注重信息传播的交互性 ,将会改变对外新闻报道 的现有模式。为增强对外新闻报道实效,创新内容形式,这次抗震救灾报道工作中 ,我社高度重视信息传播交互式服务,第一时间紧急与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磋商 ,迅速转发海外华文媒体积极评价我国抗震救灾 的社评社论 ,及时提供“四川大地震”专版,加班加点制作400多个报纸版面。“守望生命,心手相连”,凝聚全球华人共识,汇集全球华人力量。我社领导层及时做出决策,在13日即向港澳台和海外华文媒体同业发出倡议,携手40余个国家和地区 的200多家海外华文媒体 ,共同开展“炎黄儿女情系四川地震灾区”活动 ,得到热烈响应 ,多家海外华文报纸立即在显著版位刊出倡议书 。

  六、呵护生命尊严,完善“把关”制度。

  “把关”(gatekeeping)的概念,被认为来源于英文中的“守门人”(gatekeeper)一词 。最早把它借用过来 的 是社会心理学家莱文(Kurt Lewin) ,他在1947年一篇题为《群体生活的渠道》的论文中提出这一概念 。在信息传播活动中,记者 、编辑和签稿人就是信息加工的“把关人”。在这次抗震救灾报道工作中,进一步凸显“把关”制度 的重要性 。(一)总编室多次发出抗震救灾报道提示 ,强调把握好报道尺度,注意可能出现 的偏差。(二)注意核对新闻事实,努力确保报道 的真实性 。由于发稿量大 ,现场采访条件艰苦,前方记者身心疲惫 ,报道工作中难免会出现新闻事实差错。这需要编辑和签稿人稳妥处置,细心校正。(三)坚守客观报道 的立场。现场目睹灾区人民巨大伤亡 ,前方记者感同身受 ,心力交瘁 ,报道工作中很容易产生“感染式移情” ,从而影响到在新闻判断上的冷静客观 。(四)呵护生命尊严,“有节制”地进行灾变报道 ,努力实现对公众舆论 的理性引导。“毫无节制” 的灾变报道 ,往往会形成“滥情报道” ,甚至把“灾变新闻”变成“消费灾变” 。因此有必要把尊重生命 的价值判断贯穿于“把关”制度中 。

  七 、关切生命意义,切实改进报道。

  李安江 、郭晋嘉 、杜远所采写的通讯《那一夜 ,我们没有采访》,是我社这次抗震救灾报道中的名篇佳作。在关切生命 的意义上,我们 的记者做出了“超出常规” 的抉择 ,把抢救生命放到了第一位 。因此 ,不能简单地说,“记者 是历史舞台最前排的观众” 。在抗震救灾波澜壮阔的“拯救生命大行动”中,我们不再 是“观众”。但 是在新闻操作层面上回归“观察者” 的角色考察这次报道工作,有非常多 的经验值得总结。地震发生后前三 、四天,由于通讯不畅 ,前方报道受阻 。尽管前方记者和总社技术部付出了极大 的努力,但在一段时间里,海事卫星没有及时到位,前方报道时继时断 。这其中既有单纯 的技术装备的因素 ,也有各个方面 的经验不足。我们需要不断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把技术后勤保障放在突出位置。

  今年以来 ,重大突发事件频发。从初春 的雨雪冰冻灾害 ,“三•一四”拉萨打砸抢烧事件,到山东火车翻车事故,奥运圣火全球传递受到各种政治势力干扰 ,直至“五•一二”汶川大地震发生。对这些事件报道工作 的得与失,一直在警醒着我们:要更加主动地服务海外受众,更加充分地认识改进对外报道工作 的紧迫性 ,更加努力地提高对外报道工作 的实效性。而仍在进行中 的抗震救灾报道,不仅为我们切实改进报道工作提供了鲜活 的经验 ,也从另一个侧面预示着尊重生命 的价值判断将最终改变我们的生活 。关注生命生存 的状态,关切生命的本质意义 ,不止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它将在今后所有的报道领域 、所有的报道题材中呈现出非同以往的张力。用胡锦涛总书记讲的话说,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 。

  “生命至上”的伟大信念,是汶川大地震惠及我们每一个人 的最为珍贵 的“精神遗产” 。“以生命 的名义”,是对一次特大灾难报道的历史命名,但同时它也将成为我们生活的召唤。

  (历史资料)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五五世纪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