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世纪_五五世纪
五五世纪2023-11-15

戏剧创作不可放逐表达意识******

  作者:夕 君

  戏剧是人类古老 的艺术形式 ,数千年来绵延至今 ,派生出不同的类型 、风格、流派等,可以说蔚为大观 。其中 ,针锋相对的观点、迥然有别的艺术实践对话 、共存,也是一道风景。总的来说,持不同理论主张、开展不同艺术实践 的戏剧人普遍注重戏剧 的表达意识 ,即认为 ,戏剧的思想内容 、舞美设计等是创作者主体精神、生命体验、生活经验等 的表达与投射 ,凝结着创作者特定的文化 、艺术诉求 。说得直白一点,一部戏总得说点什么 ,哪怕表现 的 是荒诞甚至空虚,那也 是有所表达 的。

  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 ,实践并不总 是与理论期待相符合 ,有些作品的表达意识相当淡漠 ,故事情节千篇一律,人物塑造千人一面,台词中充斥着大话 、空话 、套话,甚至将报纸 、文件上的话成套、成段堆砌到剧本之中,在拾人牙慧、牙牙学语中 ,窥见思想的空洞 、思考的阙如和态度的敷衍。有时 ,这类作品 的主创还会以绚丽的声光电等手段掩盖表达意识 的不足。令人稍觉慰藉 的是,这类放逐了表达意识的 、机械生产式 的作品,几乎不会受到观众和市场的认可,甚至很少有人看,其造成不良影响的范围 是很有限的,只是浪费了人力物力资源 ,仍很不妥 。

  戏剧创作放逐表达意识,有不同 的表现形式 ,与无人问津的作品相比 ,艺术内核不坚固但观众数量庞大的作品更值得注意 。随着戏剧发展的多元化,不少作品越来越强调观众的参与感、互动感 ,无论剧本创作还 是舞台设计,都为观众的介入留足了空间 。这类作品以创新的姿态挖掘戏剧的新的可能性 ,探索戏剧概念的边界 ,值得鼓励 ,然而一旦过于强调互动性 ,戏剧自身逻辑 的完整性难免遭到破坏 ,创作主体的表达意识必然要向观众的参与和选择让步,二者如何调和,非常考验创作者的智慧和经验。

  在某种浪潮汹涌之时,保持一定 的克制和定力十分可贵 。跨界融合没有问题,分寸 、尺度至关重要。当戏剧大幅度、全方位地向观众“敞开”,其文学意味、表达意识被稀释乃至消解,戏剧和游戏 、剧本杀 、视觉秀等其他艺术形式 、娱乐方式的差异及边界就逐渐变得模糊不清。有些作品,说它是戏剧,它似乎击穿了“第四堵墙”,侵入了观众 的心理屏障;说它是游戏 ,它又很难像纯粹的游戏那样让观众毫无顾忌地投入 ,毕竟与看过剧本 的职业演员一起演戏,这种压力对观众来说太大了些,很难放得开 ;说它是舞台秀 、灯光秀,其科技含量 、视听效果又很难达到观众期待的“大秀”的水平。

  那么 ,问题就来了。放逐表达意识而一味追求与观众“打成一片”,戏剧究竟获得了解放还 是陷入了尴尬?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但可以做进一步、长时段观察。把自己“创新”成其他事物 ,这是否 是戏剧创新的理想途径?这个问题也不容易回答,但值得认真考量 。

  在笔者看来 ,文艺工作者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创作导向 ,时时刻刻将观众放在心中 ,这完全正确且非常必要。但是,尊重观众 、为观众服务,并不意味着放逐自身表达意识,把剧本“写作权”交给观众,仅将戏剧视为让观众游乐其中 的一场真人秀,怎么乐呵 、怎么新鲜就怎么来 。真正 的创新应该是有内涵 的 ,而不 是让艺术坚守让位于商业逻辑 、让精神共鸣让位于感官刺激 。文艺作品、文化产品终归不同于一般 的商品,仅仅满足消费者物质层面 的“使用需求” 是不够 的。纵然不能一律要求戏剧为观众启智润心,也至少应该提供些许精神对话 的场域、心灵慰藉 的温度 、审美愉悦 的空间。做好本职工作,守护好文艺、文艺工作者的职责,这才 是真正将观众放在了心上。哪怕创作者的追求仅 是娱乐观众,内涵较为丰富、表达意识较强的作品 ,也往往能够达到更好 的娱乐效果 。

  总之,对于戏剧创作来说 ,形式可以千变万化 ,理念可以不断更迭 ,但一定的表达意识总不该缺席 。(夕君)

五五世纪

持续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 的二十大精神】  

  作者:余典范(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党 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 ,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 ,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主要指其受到外部冲击后能恢复原样甚至达到更理想状态 ,在极端情况下能够有效运转,在关键时刻能够反制封锁打压 ,并能够在价值链中获利 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 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中国坚定不移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公共产品属性 ,保障本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以实际行动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 ,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各国人民。尽管我国 是目前世界上少有 的产业体系较为完整 的国家 ,拥有潜在的产业稳定性和抵御风险 的能力 ,但在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上还受制于人 。当前 ,提升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已经上升到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 的高度 ,也 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中国愿同各国一道,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共同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 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为促进全球经济循环 、助力世界经济增长、增进各国人民福祉作出贡献。增强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需要改变传统上只注重经济效益 的观念 ,统筹发展与安全 ,充分发挥产业链供应链 的溢出效应,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实现协同发展 。

  不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 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加快提高我国 的产业链供应链 的韧性和安全水平,未来应重视以下方面的工作 :

  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应成为基础设施建设 的重要考虑维度 。基础设施包括港口 、铁路 、公路和仓储等,涉及跨区域的规划 、建设,需要建立协同机制,将物流运输链 的韧性和安全水平考虑进去。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应致力于为产业链供应链畅通提供更为精准 的信息服务、分析与预测 ,以进一步提高产业链供应链 的响应速度 。

  建立重点产业 的关键产品目录 。通过竞争性政府采购这一符合国际规范的方式,为确保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所必需 的关键产品和零部件提供支持 ,在研发补贴与市场应用方面为国产替代创造机会 ,促进生产本土化并补足产业链供应链的短板。

  强化各部门、各区域之间 的协同机制 ,推动各行业 、各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进一步深化部、省(市)合作 ,对一些涉及供应链 的基础性 、紧迫性 、共性问题加以针对性解决 ,如重点产业的技术研发 、劳动力教育与培训 、基础设施建设等 ,对供应链短板进行持续改善 ,增强供应链 的韧性。在重点行业共同梳理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图谱 、断链风险图谱 ,形成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清单 、供应链合作清单以及产业链关键技术环节清单 。在资金 、人才、平台等方面强化对这些领域的稳定性支持,形成强化供应链韧性的合力 。利用现有的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 ,通过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强化我国供应链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跨区域运输 、人才流动 、产业分工 的合作水平 ,畅通供应链循环、产业链上下游的协作 ,增加对国际上高水平供应链企业 的吸引力 。

  加强我国在重要产业链供应链 的全球、区域合作机制。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 的过程中,我国企业应加强与全球特别 是区域重要供应链经济体 的合作,建立长期 的合作关系。可以借助已有 的区域贸易协定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利用我国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谈判推进 的机会,强化主要贸易伙伴的对话与合作,建立关键产业链供应链环节跨境联合清单,推动信息共享、常态化协商等合作机制,在发生负面冲击时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同时,利用这些全球、区域合作机制 ,我国企业应积极“走出去”,通过开展海外并购、设立海外研发中心、设立海外制造基地 、进行海外跨境 的产能合作等方式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全球市场布局 ,构建更加稳定、多元 的供应链网络。

  积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 的数字化转型

  尽快完善重点产业供应链大数据平台系统 ,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 的提升提供智慧化 的平台支持。积极利用数字化技术 ,借助历史数据及算法模型等 ,通过模拟、预测产业链供应链 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实现对重点产业供应链生产 、销售的分析和优化。可以根据产业链供应链中的人员、原材料、物流联动的强度和分布,做好产业链供应链的动态优化方案,提升供应链的应急响应能力 。

  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核心能力。相关部门应尽快梳理 、摸排数字化领域重点技术发展清单 ,推出国家专项支持计划;鼓励数字化改造服务商做大做强 ,设立行业数字化改造标杆,引导龙头企业转变为数字化改造方案提供商,鼓励重点数字化企业牵头参与本领域数字化转型的国际标准 、国家标准的制定 ,提升服务能级,增强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 。

  围绕重点产业领域推动产业电商平台集群建设。在细分重点领域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电商平台企业,围绕平台企业形成规模庞大 的优质的一级 、二级供应商,并以此带动多个领域形成万亿级规模的市场 ,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应领域数字化供应链产业联盟 ,促进产业电商集群发展。同时 ,在产业电商平台领域规范反垄断监管 ,积极引导市场有序竞争,保障其在守正创新 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积极参与全球数字贸易发展 ,增强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数字贸易规则 是国际经贸规则重构和各方博弈的焦点 ,也 是全球供应链重构的重要推动力量。目前包括《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美墨加协定(USMCA)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在内的110多个区域贸易协定都设有数字贸易章节 ,同时签署独立 的数字贸易协定如《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成为新的趋势。为此 ,我们应顺应数字贸易中区域及双边协定作为规则制定 的主要方式,以高度依赖技术创新和数据跨境流动 的数字服务为发展重点 ,分步骤制定如智能网联汽车、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的数据分级分类标准和重要数据目录。用足用好进博会、服贸会等贸易展会平台,强化数字贸易核心议题 的交流协商 ,与国际组织、数字贸易主要经济体 、数字贸易领军企业等持续就面临的年度关键议题及长期发展问题进行交流 、协商,建立共同推进机制。探索建设与国际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相衔接、具有中国特色 的数字贸易发展体系 ,打造若干具有国内示范作用和全球辐射效应的数字贸易示范区 。因地制宜在不同区域构建数字贸易“朋友圈” ,加快数字贸易的纵深发展 ,强化数字贸易领域 的全方位合作。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05日 06版)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五五世纪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