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平台_500平台
500平台2024-02-24

500平台

最强寒潮来袭 ,一键get防寒保暖知识!******

  今年入冬以来,最强寒潮天气来袭。

  27日寒潮天气已在西北地区“露头”,新疆北部和西部、内蒙古西部、甘肃中西部等地出现大风降温天气,有23个台站的最大风速突破或达到历史极值 ,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达12℃至20℃。

  28至30日,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继续断崖式下跌,部分地区降温可达18℃以上。

最强寒潮来袭,一键get防寒保暖知识!

图源:中央气象台

  “这次寒潮过程最显著 的特点就是降温剧烈,全国大部气温将会由前期明显偏高转为明显偏低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芳华说。

  寒潮 是什么 ?

  寒潮 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范围 的天气过程,在全国各地都可能发生 ,可以引发霜冻 、冻害等多种自然灾害 。

图源 :摄图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冷空气等级》(GB/T20484 -2006)中寒潮的定义是:某一地区冷空气过境后 ,气温24h内下降8℃以上 ,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48h内气温下降10℃以上 ,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72h内气温连续下降12℃以上 ,并且最低气温在4℃以下 。

  寒潮多发生在秋末 、冬季和初春时节 。统计显示,近三十年,也就 是从1991年至2020年 ,我国平均每年发生寒潮5.4次 ,其中两到三次为全国性寒潮。1991年以来 ,寒潮出现次数最多 的年份 是2021年,共11次 ;出现寒潮次数最少 的是2017年 ,仅有2次。

  寒潮来袭 、气温骤降 ,容易导致哪些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 。突然降温,会刺激人体交感神经兴奋,造成血管收缩 、血液循环的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 、心肌耗氧量增多 ,引起血压飙升和心肌缺血加重,最终导致脑出血和心绞痛发作。天气寒冷还会使血液变得黏稠 、流速减缓,导致血栓形成 ,最终造成脑血管堵塞或心肌梗塞。

  脑卒中(中风)。脑卒中发病率与季节有明显 的联系,一般认为冬季最高 ,尤其是在温度骤降时。气温骤降,昼夜温差悬殊,低气压 、高湿度,易使得血压骤然上升 ,卒中意外也接踵而至。

  呼吸道传染病 。寒冷常伴随干燥、湿度低 ,容易使病原微生物悬浮于空气中,增加了病原微生物与人 的接触机会;寒冷 的空气会降低呼吸道的免疫功能,抑制免疫细胞活性 ,减少气道纤毛功能 。

  骨折。气温低,肌肉和韧带柔韧性较差 ,对关节的保护力度减弱。道路冰冻很容易使人失去平衡而摔倒,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关节损伤及骨折。尤其 是老年人和绝经后女性 ,多伴有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 ,相较年轻人更容易摔倒,也更容易骨折 。

最强寒潮来袭,一键get防寒保暖知识!

  如何防寒保暖,降低患病可能性

  各位小伙伴儿们 !世界上没有“金钟罩”“铁布衫” ,请亲爱 的你们 ,尤其是老人、小孩以及患有呼吸道疾病 、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 的患者 ,降温期间做好个人防护 ,提高自身抵抗力。

  一定注意保暖!雨雪天外出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要保护好头部、手部和脚部 ,千万别忘了戴帽子 、围巾和手套。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出行时最好要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 、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 。当出现胸痛、呼吸困难 、肢体麻木 、活动失灵等症状时,应及时拨打120,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注意房间通风 。从减少病原菌单位浓度的角度,要定期通风,如在出门或离开房间时 ,可以视情况打开门窗 。如果长时间待在室内 ,可以交替打开不同房间 的门窗。此外,还需增加室内湿度,特别 是在开空调时 ,可使用湿化器 ,保持室内湿度30-40%之间 。

  寒冷天气尽量减少出行。如果有事必须外出,不要穿易滑的塑料底鞋 。在室外锻炼时 ,要尽量避开有水 、结冰 的路面 ,要充分进行准备活动 ,伸展肢体,进行“预热”。

  适量增加摄入产热高 的食物。如羊肉 、牛肉、鸡肉 、红枣等,这些食品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 ,对于身体虚寒 、阳气不足者特别有益 。还应多吃柚子、苹果等生津类水果 ,适量增加辛辣御寒食品 ,帮助祛寒和增进食欲 ,促进血液循环 ,增强御寒能力。

  资料来源 :科普北京 、中央气象台 、中国疾控中心、健康时报 、健康杭州

  整理:刘雪洁 蔡琳

中新社70年丨三摘荷赛奖!这里为何成为中国摄影“星工场”?******

  6月中旬 ,由中国文联 、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 ,中国摄影报社承办 的“一起向未来”中国冰雪运动摄影大展在北京开幕 。展览集中呈现了中国摄协北京冬奥会摄影小分队队员 的精彩力作 ,一张张“冰雪瞬间”将我们带回4个月前 的冬奥时刻。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右一)等参观展览 。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小分队”有“大来头”

  说是“小分队”,其实大有来头。他们都 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布在各大媒体的精英强将 , 是中国摄影记者的实力体现 。

  “小分队”由中国文联副主席 、中国摄协主席李舸带队,成员有:兰红光(新华社摄影部副主任)、毛建军(中新社摄影部主任) 、赵迎新(《中国摄影报》社长)、胡金喜(《北京青年报》摄影部主任)、魏征 、陈建 、王伟伟、陶冉。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徐永军与中国摄协北京冬奥会摄影小分队成员合影。图片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

  “小分队”中 的老将之一、中新社摄影部主任毛建军又一次“征战”赛场 。在 2020年,他获得了代表中国摄影界最高个人成就奖 的“中国摄影金像奖”。在中新社摄影部历史上,还有许多屡获奖项 、引领业界发展潮流的人 。

▲“小分队”成员 、中新社摄影部主任毛建军 的作品展板 韩海丹 摄

▲毛建军摄影作品《绿茵激情之俄罗斯世界杯》组图之一

▲毛建军摄影作品《美国社会另一面》组图之一

  高产 的“造星”机器

  具有近70年历史的中新社摄影部 ,在每个时期都 是业界耀眼 的存在。它不断地在传承与发展 ,同时,它还是一部高产的“造星”机器 。

  上世纪50年代 ,中新社建社之初 ,一批南北方的优秀摄影家聚集于此,对外介绍中国大江南北的锦绣山川和沿海侨乡,在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各国华文报馆享有盛誉 。代表作品如风光摄影家薛子江 的《春泛嘉陵江》《千里江陵》等 ,构图精美,堪称佳作 。

▲《千里江陵》 薛子江 摄

▲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 吴岳 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中新社摄影部开始转型。图片报道内容由以风光专题为主转变为以新闻时事为主;全面报道改革开放 ,突出社会前进、时代新潮和人民情感 。

  这一时期,中新社涌现了一批拍摄社会新闻 、记录社会变革 的好手,佳作频出 。黄云生 的《西藏专题》 、王苗的《草原骑手》 、罗小韵的《首次招考模特》等 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彭振戈(笔名安哥)把镜头聚焦南粤乡土 ,以民间视角记录社会底层人物 的喜怒哀乐 ,如《结婚照》《街头青年》 ,时代特色与南粤气息并至交汇 。

  “民间视角” 是这些作品的共同特征 ,并成为中新社图片 的风格 ,在这一时期的中国新闻摄影界开风气之先河。

  值得一提的是,黄云生 、王苗、罗小韵都是著名 的“四月影会”的发起人 ,他们在中国摄影史上留下了浓重 的一笔 。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新社的体育图片报道开始崭露头角,赵伟等记者在亚运会 、奥运会等国际赛场上创作出众多精彩作品,体育摄影报道由此成为中新社图片 的特色之一 。

▲1987年,中国民航广告公司的评委们在北京首次评审模特。罗小韵 摄

▲1984年,中国从美国引进第一部好莱坞大片《超人》,电影广告画高悬广州街头。彭振戈 摄

▲1992年 ,伏明霞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勇夺跳台跳水冠军 。赵伟 摄

  21世纪头十年 ,中新社图片越来越彰显国际化色彩。拍摄题材和视角与国际同步 ;画面语言也开始在吸收国外经验 的基础上逐渐内化为自己的特点 ;记者在国际奖项上开始有所斩获,成为最早登上国际领奖台 的一批中国摄影师。

  2000年 ,王瑶凭作品《60岁重返舞台》获得第43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艺术类组照金奖 。

  贾国荣凭作品《中国体操夺冠赛》获得2002年荷赛体育类单幅铜奖。2014年,贾国荣又凭借作品《杠上争锋》再次登顶荷赛,获得体育动作类组照一等奖 。

  三次荷赛获奖作品 的图片语言以国际化为特征 ,这些记者推动了国内新闻摄影界图片语言 的进化 。

▲王瑶荷赛作品《六十岁 的舞蹈家重返舞台》组图之一

▲贾国荣荷赛作品《杠上争锋》组图之一

  “见证” 的艺术 ,“见证”的力量

  21世纪第二个十年至今,中新社摄影记者队伍日渐齐整 ,成长为国内规模最大 、最成熟的摄影队伍之一 ,每年在国内和国际新闻摄影奖项上都有斩获 。

  摄影报道在时政、突发、大型报道、深度报道等领域的表现十分抢眼 。每逢大型报道 、战役式报道 ,总社和全国各分社的摄影精兵协力上阵 ,中新图片频频崭露头角 。前有2016年奥运会三名记者“三枪战里约”,后有东京奥运会上 的艰苦鏖战 ,他们 的表现广为业界称道。

▲2010年4月17日,青海省玉树县结古镇附近的山坡上 ,众多地震遇难者的遗体按当地习俗进行火葬 。盛佳鹏 摄

▲2015年5月14日,印度总理莫迪抵达西安,开启任内首次中国之行 。杜洋 摄

  这一时期的中新社摄影部还积极参与行业内的体制建设 ,为中国新闻摄影界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2019年 ,中新社摄影部承担中国文联大型影像扶贫跨界驻点创作项目 ,四名记者三次深入内蒙古科右中旗驻点 ,记录了中国脱贫攻坚世纪工程的缩影 。

  摄影是一门“见证”的艺术 。一代代中新摄影人,见证了时代发展 ,也见证了中国新闻摄影队伍 的共同进步 。如果把中国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比作滚滚大潮,中新社摄影部就像潮头 的朵朵浪花 ,总 是那个活跃在前方、不知疲倦地往前奔流的力量。

  参考资料

  1 、毛建军《中新图片 的风格传承与发展》 ,《人民摄影报》2021年9月8日,第二版;

  2、《中国新闻社六十年史稿》 。

  作者 :苏 丹

  •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500平台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