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彩 - 购彩
购彩2024-07-21

如何判断自己 是复阳还 是二次感染 ?感染过奥密克戎 的人群对XBB 、BQ.1 是否还有保护力?******

  近期 ,有关新冠复阳、二次感染的话题引起网友热议,有些网友对此存在忧虑情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肺病科主任医师薛鸿浩对相关问题作出回答 。

  薛鸿浩解释 ,复阳是指感染者体内残存的病毒延迟性排出 ,这些病毒来源于第一次病毒感染 ;而二次感染是第一次感染康复后被另外一个来源的新冠病毒感染,这些病毒来源于外部感染 。一般复阳都 是发生在康复之后一个月内 ,通过核酸PCR检出病毒片段 。如果已经超过一个月,核酸又呈阳性 ,则再感染 的可能性比较大,二次感染相隔时间比较久,一般要几个月。

  据介绍 ,复阳与二次感染之间症状也存在区别 :复阳阶段症状都已经恢复好转 ,不需要医学上 的治疗干预,病毒核酸处于偶尔能检出 的状态 。因为抗原 的灵敏性比核酸低 ,用抗原检测试剂可能就检不出来。但 是二次感染则不同,病毒会经历一个完整的感染周期,包括病毒载量上升、平台维持、下降和消失 ,因此二次感染病毒浓度会很高 ,抗原就能连续性被检出 ,通常会 是非常明显 的两条杠,也会有不舒服 的症状 。

  薛鸿浩说 ,如果要简单区别 是复阳或 是二次感染 ,可通过使用抗原检测试剂。在彻底康复一周或两周后,如果怀疑二次感染 ,可用抗原剂连续检测三天。如果检测结果 是阳性 ,则可能是二次感染 。复阳一般很难检出残余的病毒片段 ,就算偶尔被检出,一般也不会是一直连续 的阳性结果 。

  那么什么样 的人群容易出现复阳或二次感染呢?薛鸿浩表示,在免疫功能正常 的人群里 ,发生复阳或者二次感染 的概率都是很低的。一般免疫功能正常 的患者感染康复之后,可以获得3到6个月以上 的保护力 。在这段时间内发生二次感染 的概率也非常低,只有当免疫保护力变低时才可能发生二次感染。如果是新 的病毒变异株,变异株可以打破第一次感染形成 的免疫保护 ,就容易发生二次感染 。

  此外 ,也有市民关心 ,不同毒株 是否会造成重复感染或是更容易复阳?目前来看在我国还 是以BA.5.2 、BF.7为主 ,BQ.1和XBB尚未形成优势传播,但其传播优势会逐渐增加 ,和BA.5.2和BF.7以及其他50多个输入的亚分支 ,可能会形成一个共循环 。XBB.1.5 的感染者ACE2结合亲和力几乎与 BA.2.75 相当 ,可能使 XBB.1.5未来像BA.2.75一样获得更多突变,不过XBB.1.5目前免疫压力不大,还不会很快进化。

  薛鸿浩介绍 ,如果遇到这几种毒株 ,再次感染的概率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方面 是再次遇到 的毒株与BA.5和BF.7有多少重叠 ,如果病毒一直变异,交叉保护作用降低了则可能造成感染;另一方面则是看人自身抗体水平,尽管感染新冠后短时间内比如三到四个月内不会感染,但不可否认 的是 ,新毒株流行或缩短二次感染“安全窗口” ,接种疫苗仍然是最主要 的预防手段。

  据了解 ,对于复阳和二次感染 ,中医药学说中也有对应理论可供参考。伏邪理论始源于《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冬伤于寒 ,春必温病” 的论述 ,是指在冬天伤于寒邪,内有正气不足 ,在春天发为温病,与新冠二次感染 的概念比较相像 ;《伤寒论中》又有“伤寒感复” 的说法 ,瘥后伏热未尽 ,复感新邪,其病复作;中医学中也有“劳复”“房劳”“食复” 的描述 ,提示阳康后 的患者应当注意饮食作息以防疾病的复发 。

  薛鸿浩指出 ,中医药理论中伏邪 、感复 的理论与复阳、二次感染存在相符合或重叠之处 ,尤其在发病的认识上一者注重机体免疫力,一者注重人体正气,在提高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层面上基本一致。且中医药在治疗及预防新冠上也有独到之处 ,日常生活锻炼、饮食作息 是中医着重 的部分 ,如平时要注意防寒保暖、清淡饮食、作息规律 ,保持平和心态、不要太过焦虑;要加强运动 ,可以通过八段锦、六字诀 、太极拳等中国传统功法适度锻炼,增强体质 ,提高免疫力;还可通过中药或食疗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 ,从而提高免疫功能,防治病毒。如体质偏气虚的成年人尤其老年人可适当服用西洋参、黄芪等 ,脾虚湿重体质者可服用薏米等健脾化湿 的中药或食品 。(记者 郜阳)

购彩

扎根新疆大地做好非遗传承文章******

  讲述人:石河子大学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文学艺术学院教授 吴新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 ,一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者,我更加坚定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培养更多优秀传承人 、深入推进文化润疆的信心。

  2009年,从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回到石河子大学工作时,我便确定了自己 的目标——开展新疆非遗保护和研究。当时 ,了解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人并不多,这为我们 的研究增加了不少困难 。但困难的事情总要有人去做 ,这 是新疆的需要,也是时代 的需要。

  十余年来 ,我们扎根新疆大地做研究,从零开始探索和积累 ,逐渐影响和聚集起一批优秀人才 ,极大地推动了新疆非遗研究工作的开展 。2011年,石河子大学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成立 ,这是新疆高校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研机构 ,是集非遗教学、科研 、文化传承与社会服务为一体 的重要平台 。中心坚持“求真”原则 ,聚焦新疆工作总目标和新时代党 的治疆方略开展非遗科学研究和资政服务 ,承担了三十余项国家、省部级课题,产出了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 ,出版了新疆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教材《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

  2016年开始,中心聚焦非遗人才培养 ,将其与手工艺行业发展 、乡村振兴及非遗文旅融合升级等工作结合起来 ,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和新疆、兵团现实需要开展工作。这一转变意味着我们对新疆非遗领域 的研究由“求真”转为“致用”。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疆非遗传承人培养工作成果丰硕 。家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红旗农场的绣娘左拉汗 ,是我们承担的文旅部、教育部 、人社部中国非遗研培项目哈萨克族毡绣布绣研培班第一期 的学员,参加培训时她已经70岁了 ,是年龄最大 的一位学员 ,却也是最努力、接受新理念最快 的学员。参加培训后 ,左拉汗成立了哈萨克族刺绣合作社 ,不仅自己年收入突破五万元,还带领连队妇女职工一起创业致富,成为非遗助力乡村振兴 的典型 。

  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再一次让我们提振了信心 。今后 ,我们将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润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推进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方面 的独特作用 ,继续在“求真”和“致用”上下功夫,力争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升级 、服务社会发展和更加系统性的科学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

  (光明日报记者赵明昊 、光明日报通讯员甘秀叶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29日 05版)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购彩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