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世纪_ - (中国)网易百科
五五世纪2024-07-05

探访尼雅遗址 ,传说中的精绝古城 是何模样?******

  中新网新疆和田2月4日电(潘琦)远处,晨光初起,宿雾未散 ,近处,10余辆越野车一字排开向着千年遗址尼雅出发。近日 ,记者跟随“2022-2023跨年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探险队”一行40余人,驱车4个小时,从新疆民丰县穿越无人区走进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心,探寻精绝古国的踪迹 。

  出发 ,前往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

  精绝古国, 是否 是小说《鬼吹灯》里 的秘境 ?尼雅遗址地处丝绸之路南道交通必经之地,曾经是精绝古国繁盛的城郭 。

  精绝古国的存在时间约为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5世纪。自1901年尼雅遗址被发现以来 ,多次考古活动出土了大量精美文物,尤以1995年的中日尼雅遗址联合考察队发掘成果最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 ,为国家一级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 的发现之一 。

  从民丰县城沿315国道行驶至沙漠公路(新疆轮台至民丰县)后,大地开始变得荒凉,只有两侧人工栽植 的沙拐枣、梭梭、红柳等排排涌来。在抵达离尼雅遗址最近 的小镇后,车队突然停了下来 。

  “给轮胎放气 !”远处传来领队嘹亮的声音。司机师傅华林告诉中新网记者,在进入沙漠前,降低轮胎气压将增加轮胎与地面接触 的面积,减少车身重量对地面的压力,降低被陷在沙中的概率 。

尼雅住宅遗址。 阿力木江?胡加布都拉 摄尼雅住宅遗址 。 阿力木江 ?胡加布都拉 摄

  跋涉 ,在黄沙大漠中

  汽车在漫天黄沙中奔驰,沙漠丘陵高低起伏 ,因干涸而死去胡杨再一次提醒我们这里是死亡之海。

  从平坦 的村道拐下路基 ,一人多高 的红柳扑面而来,四轮驱动 的越野车左冲右突 ,剧烈地颠簸 ,树枝刮擦着车门发出刺耳 的声音 ,坐在车内的我们东倒西歪,忍不住阵阵惊呼。

  继续向沙漠深处前进 ,眼前最有趣 的地貌 是红柳包 ,它们孤立高大 ,像一处处破败的烽燧 。

  红柳包由流沙围绕红柳缓慢而有规律地堆积逐渐形成 ,起初土包很小很矮 ,经过数百年不间断 的沙土堆积和红柳植物的逐年生长 ,常常出现高达10米以上的大土包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铁男说:“1995年中日联合考古发掘时,我们把国旗插到红柳包上 ,高高飘扬 。”

干枯的胡杨散布在沙漠之中 。 阿力木江?胡加布都拉 摄干枯 的胡杨散布在沙漠之中 。 阿力木江 ?胡加布都拉 摄

  记者抬起相机,远处的沙丘近在眼前。细细观摩,沙丘的轮廓甚是迷人,两翼顺着风向延伸 ,平面轮廓呈现新月形,黄沙漫漫 ,蜿蜒曲折。

  神秘 ,精绝古城又现真容

  翻过一道沙丘 ,连片木桩突然映入眼帘 。“这 是尼雅遗址中保护最为完整 的N3和N4居址,曾经是精绝人居住 的地方 。”张铁男介绍 ,这里就是精绝古城,保留着受损程度不一 、规模不等 的众多房屋、葡萄园 、羊圈等遗址。

  据张铁男介绍 ,精绝人住宅遗址边有果园分布,当时食用 的果品,除了葡萄、桑葚以外,还有石榴 、杏 、桃、沙枣等 。顺着木栈道走进N3 ,尽管有些地方已被流沙掩盖,但精绝人木骨泥墙 的建筑依稀可见,胡杨木为房屋 的基柱 ,红柳枝编成篱笆做墙体 。风吹过 ,一些枯萎了 的果树树干,一小簇一小簇地从流沙层中露了出来。

  如今,走近尼雅遗址 ,仍能轻松辨认出这里 的“地标”——佛塔遗址。塔体通体乳白 ,下呈正方形,上为圆柱形 ,佛塔用土坯加泥砌成,6米高 的佛塔分3层。绕着佛塔走一圈,想象着千年前精绝人在这里生活 的点滴。

  农田果园,人们种植小麦、葡萄、桑树 ,织造毛毯,烧制各类陶器 。仿佛随时会炊烟再起,牛羊撒欢 ,驼铃声响 。

尼雅佛塔。 潘琦 摄尼雅佛塔。 潘琦 摄

  “佛塔西北数千米的地方,就是国宝‘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出土的地方。”新疆和田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吐送古丽·买托胡提说 ,关于精绝古城消失有很多猜测 ,是战争 ?疾病 ?还 是自然条件恶化?遗址并没有发掘出刀剑戟箭,也没有战斗过 的尸横遍野。反倒 是所有的墓葬亡者安详平静,大礼陪葬 。生活痕迹都清晰可见 ,但这里居住 的人们却忽然消失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神奇 的未解之谜让尼雅遗址成为众多探险者和考古工作者的向往之地 。(完)

  • 五五世纪

    边疆考古重现古丝路上的交流传奇******

      合浦望牛岭汉墓出土 的部分珠饰 资料图片

      近日,第四届中国边疆考古论坛在线上举行,考古学者围绕新疆 、内蒙古、甘肃 、西藏 、四川,以及东北 、华南地区 的考古新发现作了四十多场精彩 的报告 。边疆地区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周边国家地区有着密切的互动,往往还是丝绸之路上 的璀璨明珠,是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的第一站 。许多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 的故事,尘封千百年后,陆续在边疆考古中重见天日,过去的传奇得以揭开神秘面纱。

      漂洋过海的玻璃珠

      一颗颗色彩斑斓的珠子 ,可能只不过是墓主人生前手腕、颈间 的点缀,而在考古学家眼中,它们并非只 是精美的饰品 ,借助科技手段分析其成分 、制作工艺 、来源产地等,可以解读出复杂 的贸易和技术传播故事。

      位于广西合浦县城南部 的望牛岭汉墓 ,就出土了总量超过4000件 的各类珠饰品。它们由水晶、玛瑙 、琥珀、玻璃材质制成 ,有的晶莹剔透如同露水一般纯净,也有 的火红如珊瑚一般热烈,还有 的是清爽 的薄荷蓝色 。以今日的审美看,它们也属实玲珑精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博士后张潇表示 ,这些珠子为典型的“舶来品” 。望牛岭汉墓出土如此多 的舶来珠饰,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 。合浦是两汉时合浦郡郡治所在,也 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 。《汉书·地理志》载 ,汉武帝时“有译长 ,属黄门 ,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 、璧流璃 、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 。汉代在宫廷官员 的率领下 ,携带丝绸和黄金 ,从离南海最近 的合浦等地乘船出发,前往南亚 、东南亚各国进行贸易 。有学者认为,“璧流璃”就 是“琉璃”的别称 , 是古代对玻璃 的称呼之一 。这段史料说明 ,望牛岭汉墓出土的玻璃珠 ,可能正 是如此漂洋过海“进口”来的。

      合浦县附近的浦北县古时也属于合浦郡 ,县内 的越州故城遗址出土了5000多颗玻璃珠。“经上海光机所检测,这些珠子是来源于南亚、东南亚地区的印度-太平洋贸易珠 。”中山大学人类学与社会学学院副研究员韦伟燕介绍道 。印度-太平洋贸易珠指采用拉制法制作 的单彩玻璃珠 ,即把熔融的玻璃液用特别 的工具拉成空心 的细管 ,再将细管截成一粒粒小珠子 ,这类珠子广泛地生产和传播于印度洋和太平洋区域 。越州故城遗址出土 的大量玻璃珠进一步证明 ,在南朝时期,合浦仍 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 。

      透过一颗颗璀璨夺目 的进口玻璃珠,我们仿佛可以窥见合浦“云帆高张 ,昼夜星驰” 的繁荣景象 ,脑补出海上丝路始发港之一的千年传奇。

      唐朝的基督教寺院

      汉代张骞凿空西域后 ,沿着沟通中亚、西亚 的陆地丝绸之路,随着大漠驼铃传入中国的,不仅仅 是珠宝、玉石 、香料等异域奇珍,还有包括景教在内 的异域宗教文化 。

      唐朝时,景教(基督教聂斯托利派)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盛唐对异域宗教采取海纳百川 、兼容并包的态度,因此景教得以在都城长安等地传播 。根据刻于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中记载 ,鼎盛时景教曾“法流十道 ,寺满百城” 。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奇台县的唐朝墩古城遗址中 ,就揭露出一处始建于公元8世纪上半叶的唐代景教寺院遗址 ,可以作为这段历史的注释。寺院中出土了一件造型独特 的釉陶器 ,表面是青蓝色的釉,上面还有蓝色的文字,“现在初步判断可能是叙利亚文 ,同时释读出‘我们’‘生命’‘神’等单词 ,它可能是当时进行某种特殊宗教活动所用 的一种器具 。”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发掘执行领队任冠介绍说。景教起源于今日叙利亚,因此使用叙利亚文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也并存汉字与叙利亚文。

      唐朝墩古城遗址位于天山东段博格达山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之间东西交通要道上,也 是丝绸之路一处咽喉重镇和交通枢纽 。此次发掘 的景教寺院遗址中有景教元素,也有汉文化元素,还有丝绸之路带来 的多元文化因素。“寺院内出土了玛瑙、绿松石 、玉石、琥珀等不同质地的珠饰 ,反映了丝绸之路上东西方不同文化的审美在景教寺院内的碰撞和交融 。”任冠说。景教寺院遗址壁画中造型丰腴的带背光的圣像图,更 是唐代人物形象丰腴的绘画风格与景教特色 的结合。同时寺院中还出土了钧瓷的瓷片 、绞胎瓷盘等。绞胎工艺 是唐代陶瓷的新工艺。西方的珠饰 、中原 的瓷器同时出现在景教寺院中,也 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印证。

      口含金币 的埋葬习俗

      丝绸之路上 ,有一群高鼻深目 ,牵着骆驼贩运丝绸、珠宝 、牲畜的人,他们就是以善于经商而著名 的粟特人。粟特人的故乡在中亚两河流域,以撒马尔罕(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为中心。粟特人不仅 是促进丝绸之路商贸往来 的使者,而且是东西方文化交流 的使者。能歌善舞 的他们也促进了极具异域风情的粟特音乐和舞蹈东传,为中原艺术加入“胡风”元素 。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沙梁子古城 的殉马墓中,发现了一枚含在墓主人嘴右侧 的金币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教授刘扬介绍金币 的发掘过程说:“我们把(墓主人 的)头抱起来的时候,掉下去了一小块泥,刚好露出了一点金光,当时还以为是墓主人的一个金牙 ,后来才发现是一个金币。”这枚金币图案为一面部清秀 、无胡须的戴宝冠王者,只见他身穿铠甲,右手持枪从左肩斜出,左手则持盾挡于身侧。金币上有两个穿孔,说明金币应为墓主人生前 的挂饰 。金币为单面模压,极薄 ,应 是东罗马帝国查士丁一世金币 的仿制品 。

      刘扬介绍,这 是中国发现的口含金币 的第6个案例 ,之前还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墓发现4例,在宁夏固原唐史道德墓发现1例,这5例均可能与粟特人有关,因此内蒙古呼和浩特发现的这一例也有可能是受到粟特人习俗的影响 。呼和浩特位于古代草原丝绸之路上,因此很有可能有粟特人在此活动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齐东方认为 ,中国北部存在着一条从河西经包头、呼和浩特、大同 、通过河北北部进入内蒙古赤峰 ,到达辽宁朝阳 的东西交通路线, 是历史上中国北部通往西方 的国际线路 。而北方草原丝绸之路的兴盛,自然会使善于经商的粟特人进入今辽宁、内蒙古一带 。

      不过目前考古学家依据葬式判断,沙梁子古城发现 的殉马墓最有可能是唐代突厥墓葬。那么究竟这一墓葬 是受到粟特人习俗影响 的突厥墓,还是有可能成为国内首例发现 的粟特人墓 ,尚有待进一步考证研究。

      从南疆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口,到西域陆地丝绸之路的景教寺院,再到塞北草原丝路上的殉马墓 ,均可见到东西方文化 的交流碰撞 。考古证实边疆地区自古以来就在“一带一路”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千年来,大漠驼铃声声 ,海港云帆高张 ,繁荣畅达的丝路上 ,中外交流 的传奇故事接连上演 ;如今,新时代“一带一路”上 ,更多文明互鉴 、民心相通的故事也正在发生。

      (本报记者 李韵 王笑妃)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五五世纪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