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平台| - (中国)百度搜索
500平台2023-11-09

500平台

台公务部门全面禁抖音,罗智强:民进党生怕抖音一响 ,自己网军白养******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张若】大陆短视频平台抖音近来成为岛内舆论关注的焦点。

  据台湾《中国时报》13日报道,台“数位发展部”日前称 ,抖音或TikTok(国际版) 是危害台湾资通安全的产品,自2019年“各机关对危害资通安全产品限制使用原则”实施后 ,已限制公务部门资通设备及所属场域使用抖音 。12日,民进党“立委”罗美玲质询时称,“数位发展部”禁止公务部门使用抖音,但实际上只有“行政院”及其所属部会适用此规定,并未规范到其他四大院(“立法院”“考试院”“监察院”和“司法院”),是否全面下令禁止使用 ?“行政院秘书长”李孟谚回复称,由于每个院有各自权责 ,“行政院”会持续沟通协调,盼其他四大院比照“行政院”做法办理。“行政院”发言人罗秉成还扬言,公务员若违反规定会加以惩处 。他称 ,目前禁止范围包括公务手机,做法上单用禁止可能效果不够 ,所以要有一些“更好的方法” ,比如在公共区域 的网络范围内做一些技术上 的处理,让公务员没办法接触。至于未来 是否扩大到民间禁用,罗秉成声称,这部分因涉及层面较广 ,还需要更多讨论。

  前台北市议员罗智强13日感叹,抖音全球日活跃用户数达10亿,已是年轻世代 的社交新主流 ,连美国 的民主党和拜登总统都在用抖音,民进党败选不知深入检讨 ,居然把抖音列为“头号战犯”,生怕“抖音一响 ,自己 的网军白养”,索性把抖音打成“中共同路人”。他喊话 ,“下架抖音 ?我们先下架民进党”。罗智强怒轰民进党当局召唤“麦卡锡主义”的幽灵 ,以安全之名无限上纲 ,制造恐慌。民进党前“立委”郭正亮表示 ,“你们这群网络白痴,还活在五六年前 ,根本都不知道世界的网络已经发展到哪里去了”。

  《联合报》评论称,要求禁用抖音的理由 ,有所谓“抖音一响 ,父母白养”,直指造成青少年沉迷 。但禁抖音,青少年改玩网络游戏或频上交友平台,就不会沉迷?不从教育避免网络成瘾着手 ,只想掐断单一平台。也有人归结于所谓的“文化入侵”,但难道日韩视频就不 是“文化入侵”?而蔡英文不也在看《延禧攻略》《甄嬛传》等宫斗剧?就连炮轰抖音 的民进党“立委”林楚茵,也被爆有抖音账号,“至于‘散布虚假信息操作认知作战’,难道脸书、LINE就没有这个问题?”文章说,各种社交平台都有来自各方 的视频或帖文 ,那是视觉商业化的网络结晶 ,混杂一些假信息并不奇怪 ,但其中更潜藏多少创意及商机 ,台当局扛着“国安大炮”来轰,莫非真想孤立台湾?

  TikTok于2018年初在台湾设立营运团队,在台湾ios免费应用下载排行榜曾冲到第四名 。目前其在台湾月活跃用户已达300多万,台湾用户日平均使用时长达38分钟 ,一段视频互动的平均转发率为45%。TikTok视频月播放量在31亿次左右 ,且这个数字每月都在快速飙升 。调查显示 ,台湾地区 的抖音使用者75%为女性,25%为男性 。另一数据显示,台湾北部TikTok用户占50% ,而台南和台中则分别拥有30%和20%的使用率。不少网红进驻抖音,比如“台湾表妹”,粉丝已经达170万 。有分析认为,岛内一些人对大陆社交媒体的抗拒 ,正是对台湾边缘化的焦虑,也体现了文化上的不自信。

久违的返乡 :“都在庆祝团聚的不易”******

  中新网北京1月17日电(记者 袁秀月)2023年春节来得尤其早,进入1月份,在外的游子便陆陆续续踏上返乡的归途。

  这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 的首个春节。官方预计 ,今年春运期间客流总量约为20.95亿人次 ,将比去年同期增长99.5% ,恢复到2019年同期 的70.3% 。

  在这个春节,很多家庭实现了久违的团圆,人们带着期许迎接农历新年 。

北京西站 ,返乡乘客带着行李踏上回家路。袁秀月 摄

  “庆祝团聚 的不易”

  2023年春运第9日 ,作为北京客运量最大 的火车站,北京西站迎来客流量攀升 的一天。这天,全国铁路 、公路 、水路 、民航共发送旅客4114.1万人次 。

  53岁 的李霞是这4114.1万分之一 ,她的目的地是四川宜宾 。李霞在北京从事餐饮行业二十余年,对以前 的她来说 ,过年回不回家都一样。“因为假期短,光路上都要两天两夜,花钱不说,来回跑还晕车难受 。”

  年轻时她在外打工 ,两三年不回家过年 是常事。父母也体谅,总是劝她别回了 。前两年因为疫情 ,春节她都待在北京 。然而前段时间 ,当李霞再次跟母亲说不回家时 ,母亲却有点不高兴。

  “她心里有点不舒服,她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 ,现在就盼着我回家,后来我说回家她才又高兴了 。”李霞说 ,今年她身边在外打工 的人基本都回家过年了,这次回去她要待个十几天,多陪陪母亲 。

北京西站候车大厅。袁秀月 摄

  60岁 的陈立强最牵挂的 是孩子 ,他在北京做了二十多年的室内装修 ,往年他都正常回老家漯河过年 ,然而在外工作 的孩子都不回来,家里人从来没凑齐过。今年一家人终于能一起过节 ,他特别高兴,还说今年过年会更隆重一些 。

  早早回家过年的陈萌能明显感觉到,今年的年味儿更浓了。“因为都是好几年没回家,所以赶集买东西的人特别多,都是在庆祝团聚 的不易,我家也比两年前过年多准备了些年货 。”

  疫情期间 ,31岁 的陈萌迎来身份的重要转变 ,成为了妈妈。孩子出生以来 ,一家人都没回家过年 。今年春节 ,她和丈夫早早选择自驾从北京回许昌老家 。这几天,老人特别开心 ,孩子也到处跑着玩 。

游客在兔子形状的“许愿卡”上写下心愿为新年祈福 。 汤彦俊 摄

  “最想念家乡的一碗米线”

  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 是一年中最隆重 的节日,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停下来休息,感受久违 的团聚带来的喜悦 ,抚慰心中淡淡 的乡愁 。

  来自云南玉溪的罗鹏 ,来北京已有六七年。他和哥嫂在北京开了一家手工店 ,前两年他们都没回家过年,今年哥嫂仍待在北京看店,罗鹏一人坐上了回家的高铁 。

  罗鹏说 ,他们老家过年有很多民俗活动,比如舞龙舞狮、踩高跷等 ,过年还要拜年、守岁、吃宵夜,非常热闹。但让他最想念的 ,还 是家乡的一碗米线,在别的地方吃不到那个味道。

  进入而立之年后,父母一直操心罗鹏 的人生大事,往年因为没回家过年躲过了催婚 ,他调侃 ,今年算 是躲不过去了 。

北京西站,返乡乘客带着行李踏上回家路。袁秀月 摄

  陈立强今年回家也有两件大事 ,一是看看6个月大 的小孙子 ,回家前他特地在网上给孙子买了小汽车 。二 是小儿子今年过年要定亲 ,他得在家里好好张罗 。

  他们老家 的习俗是,当年定亲当年结婚,如果过年时定亲,年底结婚最好不过 。现在老家办婚礼已没有限制 ,他想尽快把小儿子 的婚事给定下来。

  对陈萌而言 ,这个春节没有特别的事要做 ,因为回家比较早 ,年货也是在家里置办 的 。她打算多回几趟娘家 ,多陪陪父母,珍惜跟家里人在一起 的时间。如果有机会 的话,一家人在老家拍个全家福 。

北京南站候车大厅。袁秀月 摄

  新的期许

  三年间,新冠疫情反复延宕 ,让很多人认识到身体健康 的重要性。在记者 的采访中,多位受访者都表示 ,今年最大 的好消息 是“一家人都‘阳康’了” 、“家里平平安安” 、“家里老人身体健康”。

  “疫情三年 ,几多欢喜几多愁 ,每个家庭情况不一样 。这三年间,我们家总体来说还算不错,家人都平平安安的,我已经挺高兴了 。”陈立强说,干他们这一行的容易出意外 ,所以挣多少钱都没有平安健康地活着重要。

  李霞关心 的还有她的工作,她透露 ,这几年 ,疫情对餐饮行业冲击比较大,“老板没有生意,员工就没有工资,钱有点不好赚”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餐饮业复苏回暖,他们 的工作也渐有起色。

  同时,罗鹏的手工店生意也慢慢好起来 ,来店里 的顾客明显多了 ,他希望明年的生意越来越好,最好能在北京开一家分店 。

农历腊月二十四,春节前的最后一个周日假期,上海 的商场 、街头处处洋溢着红红火火的喜庆氛围 ,吸引了不少民众前来感受年味 。 中新社记者 汤彦俊 摄

  2022年 ,张跃考上北京某大学金融专业的研究生。研究生阶段需要外出实习增加实践经验,但受疫情影响 ,实习机会减少。他希望 ,未来在实习就业方面能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记者注意到 ,在17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 ,国家统计局表示,随着经济 的好转 ,就业需求 的扩大,岗位会相应增加 ,2023年我国就业形势有望总体改善 。

  此外,有关负责人表示 ,随着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各项政策不断落实落细 ,生产生活秩序有望加快恢复,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将不断积聚增强。

  新年新气象 ,春节将至,过个好年 、来年讨个好兆头,这也成为人们共同的期许 。(应受访者要求 ,文中人名为化名)(完)

  •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500平台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