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世纪-五五世纪
五五世纪2023-01-31 16:05

《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完成第三次彩排******

  中新网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 高凯)1月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完成第三次彩排 。以节目群为单元的结构方式让晚会的整体气息和情感表达日渐凸显。

  2022年12月29日 ,2023年春晚首支定制歌曲《你好陌生人》通过央视新闻新媒体平台对外发布,创造了视频播放量超6000万 、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超3亿 的传播 ,被网友称为朋友圈里“最温暖 的刷屏” 。

《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完成第三次彩排 央视供图《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完成第三次彩排 央视供图

  在春晚第三次彩排中 ,《你好陌生人》舞台版完成了首次完整呈现 。历时数月,那些感动了数亿网友 的平凡生活中的普通人在茫茫人海中被一一找到 ,亮相于演唱中。这一温暖而感动的设计, 是2023年春晚立足“人民 的春晚” 、唱响温暖感动 的百姓情感 的一个标志性缩影。

  春节 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为重要的代表性节日 ,据介绍 ,以丰富的创新表达着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是2023年春晚努力追求 的方向之一 。

《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完成第三次彩排 央视供图《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完成第三次彩排 央视供图

  以《抱朴子》《史记》等中国古代典籍中 的记载和故宫等古代建筑元素遗存为原型,由年轻 的视觉设计团队创造出的上古神兽形象,与同样活泼灵动 的孩子们共同唱响无穷的想象力 ,迸发出传统与时代融合的蓬勃活力。一系列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 的创意节目 ,依托总台现代视觉技术外化为影像交互 的炫酷呈现。

  在春晚第三次彩排中 ,各门类节目都演绎了很多依托真实生活取材创作的创意和作品 。除了歌舞 、语言 、杂技等演员和艺术家,许多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也加入到春晚 的表演,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百姓舞台、“人民 的春晚”的主旨 。(完)

五五世纪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十大报告展示“美丽世界”更丰富可能******

  (中共二十大·观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十大报告展示“美丽世界”更丰富可能

  中新社北京10月21日电 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十大报告展示“美丽世界”更丰富可能

  中新社记者 王恩博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古已有之 的“天人合一”朴素生态观,被以一种更具现代性和探索性的表达方式写入中共二十大报告 。

资料图: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鹭成群嬉戏 。 孙劲松 摄资料图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鹭成群嬉戏 。 孙劲松 摄

  这个概念同样寓于中方此前提出 的全球发展倡议之中。站在这样的高度谋划发展 ,持续推进 的“美丽中国”建设正为构筑“美丽世界”展示更多可能。

  这种丰富可能 ,体现在观念上 的更新。

  先污染后治理,曾是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必经之路 ,许多国家生态环境因此急剧恶化。中国也一度走上这条路 。改革开放以来短短几十年里,中国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 ,却也因严重 的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困扰过。

  于是 ,中国 的决策层不得不替未来算两笔账 :一笔账 是 ,按照传统工业文明道路继续走下去 ,还要付出多少经济 、社会、政治 、健康 的代价;另一笔账 是,重塑绿色发展和生活方式,转型 的成本、风险 、收益几何。

  这十年 ,从生态文明建设被视作“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全民共识,发展观层面 的“升级”背后,中国显然把这两笔账算清楚了 。

  “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 的工业化道路不可持续 ,中国不能重走这条路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二十大报告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确立为中国式现代化 的基本特点之一,与新发展理念中的“绿色”相得益彰 ,体现了中国 的社会理想,也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一种更代表全人类利益的发展方向 。

  这种丰富可能,也体现在行动上的有为。

  2020年9月 ,中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是一条前人没走过的路 ,中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 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 。

  诚然 ,在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发展蒙上阴影,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面临更大挑战 的背景下,打赢这场硬仗需要作出艰苦卓绝努力。但二十大报告重申“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等表述 ,并作出一系列细致部署,正是当今世界最需要的“行动派”姿态 。

资料图 :西藏措美哲古风电项目 。贡嘎来松 摄资料图:西藏措美县哲古风电项目 。贡嘎来松 摄

  “双碳”这场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为中国提供了一个中长期愿景、综合性目标和系统实施平台,成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的系统性抓手 ;也向其他国家发出了明确信号 ,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复苏注入新鲜活力 。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庄贵阳指出 ,在后疫情时代,通过全方位低碳转型实现“绿色经济复苏”将越来越成为广泛共识 。中国明确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共同行动贡献了关键力量 。

  从观念到行动 ,中国的知行合一 ,则为一同探索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的更多国家提供了参照和启迪 。

  绿色低碳转型之于成熟发达国家 , 是相对单纯的议题,但发展中国家需要更周全的考量。如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经济仍有相当增长潜力。民众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更要求中国在减碳 的同时 ,继续实现经济量的合理增长。

  “我们最关注的就 是中国如何实现公平的绿色转型,如何将生态文明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起来。”世界资源研究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阿尼鲁达·达斯古普塔认为 ,中国的做法和经验将给全球带来巨大借鉴意义。

  “统筹产业结构调整 、污染治理 、生态保护 、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 、扩绿 、增长”……二十大报告中具有一体性 、综合性 的部署,意味着中国不会接受其中任何一项任务偏废 。“单打一”“运动式”的减碳将被纠偏,中国冀望通过产业结构调整 、能源转型等,推动发展方式 的实质性转变,进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 。

  “生态环境问题源于发展,也必须在发展中解决。”邹骥举例说 ,产业结构调整实际上正 是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与发展紧密结合 ,并找到二者最大协同点。他相信,生态环境保护会创造出新需求,进而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 的新动能 。

  更多这样的新动能正加速释放,不断丰富着未来 的可能性 。人们期待 ,当“美丽中国”愈加可触可感,“美丽世界”也不会止步于梦想。(完)

  •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五五世纪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