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信平台官网_彩信平台官网
彩信平台官网2023-01-31 16:05

久违 的返乡 :“都在庆祝团聚 的不易”******

  中新网北京1月17日电(记者 袁秀月)2023年春节来得尤其早 ,进入1月份 ,在外 的游子便陆陆续续踏上返乡 的归途。

  这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首个春节。官方预计 ,今年春运期间客流总量约为20.95亿人次,将比去年同期增长99.5% ,恢复到2019年同期 的70.3%。

  在这个春节 ,很多家庭实现了久违 的团圆 ,人们带着期许迎接农历新年 。

北京西站,返乡乘客带着行李踏上回家路 。袁秀月 摄

  “庆祝团聚 的不易”

  2023年春运第9日,作为北京客运量最大的火车站 ,北京西站迎来客流量攀升的一天。这天 ,全国铁路、公路、水路 、民航共发送旅客4114.1万人次。

  53岁 的李霞是这4114.1万分之一,她 的目 的地 是四川宜宾。李霞在北京从事餐饮行业二十余年,对以前 的她来说,过年回不回家都一样。“因为假期短,光路上都要两天两夜 ,花钱不说,来回跑还晕车难受。”

  年轻时她在外打工,两三年不回家过年 是常事 。父母也体谅 ,总是劝她别回了 。前两年因为疫情 ,春节她都待在北京。然而前段时间 ,当李霞再次跟母亲说不回家时 ,母亲却有点不高兴 。

  “她心里有点不舒服,她年纪大了 ,身体也不好 ,现在就盼着我回家 ,后来我说回家她才又高兴了 。”李霞说,今年她身边在外打工 的人基本都回家过年了,这次回去她要待个十几天 ,多陪陪母亲 。

北京西站候车大厅。袁秀月 摄

  60岁的陈立强最牵挂 的 是孩子,他在北京做了二十多年 的室内装修,往年他都正常回老家漯河过年,然而在外工作的孩子都不回来,家里人从来没凑齐过。今年一家人终于能一起过节,他特别高兴,还说今年过年会更隆重一些 。

  早早回家过年 的陈萌能明显感觉到 ,今年 的年味儿更浓了。“因为都是好几年没回家 ,所以赶集买东西 的人特别多 ,都是在庆祝团聚的不易,我家也比两年前过年多准备了些年货。”

  疫情期间 ,31岁的陈萌迎来身份 的重要转变,成为了妈妈。孩子出生以来,一家人都没回家过年。今年春节,她和丈夫早早选择自驾从北京回许昌老家。这几天,老人特别开心 ,孩子也到处跑着玩 。

游客在兔子形状的“许愿卡”上写下心愿为新年祈福。 汤彦俊 摄

  “最想念家乡 的一碗米线”

  对于中国人来说 ,春节 是一年中最隆重 的节日 ,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停下来休息 ,感受久违的团聚带来的喜悦,抚慰心中淡淡的乡愁 。

  来自云南玉溪 的罗鹏 ,来北京已有六七年 。他和哥嫂在北京开了一家手工店 ,前两年他们都没回家过年 ,今年哥嫂仍待在北京看店,罗鹏一人坐上了回家的高铁。

  罗鹏说,他们老家过年有很多民俗活动 ,比如舞龙舞狮 、踩高跷等,过年还要拜年、守岁、吃宵夜,非常热闹 。但让他最想念 的 ,还 是家乡 的一碗米线,在别 的地方吃不到那个味道。

  进入而立之年后,父母一直操心罗鹏的人生大事,往年因为没回家过年躲过了催婚 ,他调侃,今年算 是躲不过去了 。

北京西站 ,返乡乘客带着行李踏上回家路 。袁秀月 摄

  陈立强今年回家也有两件大事,一是看看6个月大的小孙子,回家前他特地在网上给孙子买了小汽车。二是小儿子今年过年要定亲 ,他得在家里好好张罗。

  他们老家 的习俗 是,当年定亲当年结婚,如果过年时定亲,年底结婚最好不过 。现在老家办婚礼已没有限制 ,他想尽快把小儿子的婚事给定下来。

  对陈萌而言,这个春节没有特别的事要做 ,因为回家比较早,年货也 是在家里置办的。她打算多回几趟娘家 ,多陪陪父母,珍惜跟家里人在一起的时间 。如果有机会的话,一家人在老家拍个全家福 。

北京南站候车大厅 。袁秀月 摄

  新 的期许

  三年间,新冠疫情反复延宕,让很多人认识到身体健康 的重要性 。在记者的采访中,多位受访者都表示,今年最大的好消息 是“一家人都‘阳康’了” 、“家里平平安安” 、“家里老人身体健康” 。

  “疫情三年 ,几多欢喜几多愁 ,每个家庭情况不一样。这三年间 ,我们家总体来说还算不错,家人都平平安安 的 ,我已经挺高兴了。”陈立强说,干他们这一行 的容易出意外 ,所以挣多少钱都没有平安健康地活着重要。

  李霞关心的还有她的工作 ,她透露 ,这几年 ,疫情对餐饮行业冲击比较大,“老板没有生意,员工就没有工资,钱有点不好赚”。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 ,餐饮业复苏回暖,他们的工作也渐有起色 。

  同时 ,罗鹏的手工店生意也慢慢好起来,来店里的顾客明显多了,他希望明年的生意越来越好,最好能在北京开一家分店 。

农历腊月二十四 ,春节前 的最后一个周日假期,上海 的商场、街头处处洋溢着红红火火 的喜庆氛围,吸引了不少民众前来感受年味。 中新社记者 汤彦俊 摄

  2022年 ,张跃考上北京某大学金融专业 的研究生 。研究生阶段需要外出实习增加实践经验 ,但受疫情影响,实习机会减少 。他希望 ,未来在实习就业方面能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记者注意到,在17日 的国新办发布会上 ,国家统计局表示 ,随着经济的好转,就业需求的扩大,岗位会相应增加 ,2023年我国就业形势有望总体改善。

  此外 ,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 ,各项政策不断落实落细 ,生产生活秩序有望加快恢复 ,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将不断积聚增强。

  新年新气象,春节将至,过个好年 、来年讨个好兆头,这也成为人们共同 的期许。(应受访者要求 ,文中人名为化名)(完)

彩信平台官网

闽南“食福”习俗:共享新年福气******

  (新春走基层)闽南“食福”习俗 :共享新年福气

  中新网漳州2月1日电 (张小惠 黄文庆)2月1日上午,农历正月十一,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景山街道梧桥社区檀林社热闹非凡,村民们早早起床杀“福猪”,随后陆陆续续挑祭品到福山上祭拜 ,上福山 、分“福肉”“福汤” ,以纪念开漳圣王陈元光,共享新年福气。

闽南“食福”习俗 。 龙文区委宣传部供图闽南“食福”习俗。 龙文区委宣传部供图

  据龙文区开漳圣王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建生介绍,“‘食福’这个民俗活动一年一度。相传公元670年 ,开漳圣王陈元光祖母魏太母驰援陈政 ,正月十一,魏太母途经荒无人烟的檀林时,曾在福山上宰杀生猪设坛祭天祈愿。天公拜完之后剩下来 的肉,就分给围观民众吃 。”

  “后来一支陈氏族人从北溪迁移到檀林后,便延续魏太母 的做法,并继续以农历正月十一为期,在福山祭天祈福,并将煮熟的咸肉及肉汤分给族人,取名‘食福’ ,也叫十一福。据传,闽南 的‘食福’习俗便是从这里衍生出去的 。”陈建生说 。

闽南“食福”习俗 。 龙文区委宣传部供图闽南“食福”习俗 。 龙文区委宣传部供图

  如今,每年正月十一 ,檀林社都会举办一年一度 的“食福”民俗活动 。其间 ,村民将“福猪”引上福山 ,宰杀、煮成咸肉后,切块分成多份 。祭天后,连同4口大锅里 的“福肉汤”分发族人以及自愿参加祭祀的外嫁族人和外地人,一来祈愿国泰民安、共享福气,二来也 是纪念开漳圣王陈元光及其父亲陈政、祖母魏箴。

  据悉 ,檀林正月十一“食福”的民俗活动已于2008年被列入漳州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完)

  •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彩信平台官网地图